FengTang

中国潮安县(22城/镇/区)

中国潮安县总共有22个城/镇/区。您知道的有多少呢?

潮州市 (照片) 金石镇 (照片) 江东镇 (照片) 湘桥区 (照片) 归湖镇 (照片) 官塘镇 (照片)
潮安县 (照片) 沙溪镇 (照片) 浮洋镇 (照片) 古巷镇 (照片) 凤凰镇 (照片) 意溪镇
庵埠镇 (照片) 东凤镇 (照片) 凤塘镇 (照片) 登塘镇 (照片) 文祠镇 (照片) 铁铺镇 (照片)
彩塘镇 (照片) 龙湖镇 (照片) 枫溪区 (照片) 赤凤镇 (照片) 磷溪镇 (照片) 饶平县 (照片)

凤塘镇

一、人文地理
凤塘镇位于潮州市西郊,毗邻揭阳市,是连接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金三角”。总面积4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6000多亩,全镇辖3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6530人,其中城镇人口4649人,农村人口71881人。镇政府驻凤塘主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凤塘人民具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为翻身解放,跟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大革命时期受压迫剥削的广大劳苦大众,高举反压迫的旗帜,自发地同土豪劣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公元1926年 ,受彭湃须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在共产党员方思琼、谢汉一、许弼士等发动下,凤塘农民运动空前高涨,各村成立农民协会。组织起来劳动群众斗恶霸,没收他们不法之财,打得土豪劣绅惶惶如丧家之犬,威风扫地,不敢随意为非作歹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公元1939年,潮汕沦陷了。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凤塘人民,在日寇的”三光”政策之下,房屋被烧,田园遭毁,生灵涂炭,饱尝亡国之苦。但凤塘塘人民没有屈服,没有投降,与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使日寇站不住脚,不得不龟缩丰田寺。

在解放战争时期,风塘镇是潮、揭,丰第二支队第七团大和武工队的活动地。人民群众为武工队送情报,送给养,配合武工队,经常袭击大和乡公所,惩办首恶,给反动的地方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公元1949年10月20日南畔池一声枪响,火和武工队开进风塘,风塘解放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彻底推毁了,风塘人民获得了新生,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二、经济发展
凤塘人民勤劳朴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二十来年的摸索创业,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迅速发展以陶瓷、造纸、化工为支柱的产业化结构,带动全镇经济发展。2001年全镇水稻平均亩产452公斤,总产20169 吨;粮食平均亩产465公斤,总产27150吨;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2564万元,农村人平均年纯收入3524元。

工兴农稳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达到80204万元,是1992年工业总产值的5.59倍;外贸出口值达到1334万美元,是92年外贸出口值的2.5倍。在工业结构上实现了从传统的捏土泥、持灰匙,做”玻璃”(抽纱),迅速发展成为以陶瓷、造纸、化工为支柱的结构转换。全镇各类企业由1992年的52家发展成现在的296家,并拥有亚洲陶艺、凤林化工?泰陶、瓷都实业、永盛瓷厂等一大批上规模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后陇山、凤东、凤庵大道、乌南路、塘边等5个工业小区,创立了”泰陶”、”恒洁”等历个品牌商标。以“三高”农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己初成规模,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全镇农业产值达到12360万元,是92年的1.5倍。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十周年以来,1996-1998年间镇政府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修建全长30公里的镇道,二、三级水泥道路通到各村,道路宽敞笔直,纵横交错,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9年以来又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全镇供水工程,目前日供水8万吨的供水系统己投入使用,全镇己有5多万人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业发展的用水需求。电力、通讯建设紧跟科技资讯高速发展的步伐,10年来全镇投入2千多万元改造、完善全镇供电、通讯设施,电力。通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全镇发放程控电话13169门,农村每百入拥有电话17.8部,普及率达到75%,装机数是92年的19.7倍。2001年全镇用电量达到3141万度,是92年用电量的3.5倍。

凤塘镇将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和郊区优势,走”农业稳镇、工业立镇、科教兴镇”的路子,力促全镇两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环境气侯 
凤塘镇在北温带,靠近南海,属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整年四季长青。气候节奏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霜期较少。气候多温和而多雨,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由于北部山脉的影响,寒路风对本区晚稻生长影响很大,夏末秋初。是台风讯期,这也是一个大的恶劣气候。

四、行政区域 
凤塘镇在潮州市西部,距市区约11公里,东接枫溪、浮洋,北连古巷,西南与揭东县玉窖?登岗接壤。全镇总面积40平万方里。; 凤塘镇消代时期属海阳县大和都,辛亥革命后(公元1910年)民国时期属潮安县仁和区,1945年日本投降后至1949年属潮安大和乡,10月20日(风塘解放)起属潮安县第二区(古巷),1950年从二区分出称九区。1956年撤区,分为凤塘,古林,槐山岗、玉窖,鹤陇五个小乡。1957年合并为凤塘、鹤陇二个大乡。(槐山岗乡划归枫溪管辖,吉林乡的西郊村、乌洋村、桥头湖村划归浮洋管辖),1958年8月合鹤陇乡成立凤塘人民公社,1960年冬拆为凤塘公社和鹤陇公社,1962年冬又合并为凤塘公社,1982年前属湘安具,1983年县、市合并后,体制改革试点时撤销凤塘人民公社,成立潮州市凤塘乡人民政府,1983年11月起称潮州市风塘区,1987年2月撤区建镇,建立潮州市凤塘镇人民政府。1992年,潮州升格扩大区域,设立潮安县,本镇政府自此称为潮安县凤塘镇人民政府。

五、经济特产 
凤塘镇的主要经济特产是后陇红心仔藩薯。凤塘镇后陇山(鹤陇山)“伯爷宫”所在的山龙,从北向志延伸,系石龙土层,此山坡出产的番薯,心深红,具有特殊的质味,这是与其他地方生产的番薯不同的,故称为“后陇红”。

后陇红心仔番薯皮赤肉红,薯块有刀柄大小,但经加工烹任后,薯质润而柔,香酣适日,略带有蜂蜜的味道,成为宴会不可多得的佳肴,而誉满海内外?物以稀为贵,后陇红心仔番薯历来价格昂贵,从古以来其价值一斤相当于半斤猪肉价?加工后的红心仔每小桶(约2.5公斤)价格为40-50元,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相传后陇红心仔是明代农民从潮阳陂头采苗移植后陇山伯爷宫前山园,收获后经品尝,具有独特的味道,所以传种几百年,成为凤塘著名的特产。而其祖籍(陂头)生产的番薯,只能用作牲畜的饲料。

明代嘉靖年间该乡吏部官员苏志仁曾带此特产上京,并在其寿诞之日宴请六部官员。一段时间后,红心仔成为朝贡礼品。清未虎门提督方耀来潮后,后陇绅士以此名菜敬奉,也博得其赞赏。解放后的1960年,潮安县上京参观团的后陇代表苏礼清将此佳品烹调后装成一铁箱(重约25公斤),作为贵重礼品带上京敬赠毛泽东主席。

历来广州、汕头等城市的小摊档专卖甜薯汤,标签上都写上后陇红心薯,其实多半是以假乱真,但顾客都慕名欣然前往,其名之著可见一斑。

在物质生活为断丰富的今天,番薯己不再是人们充饥果腹之物。而后陇红心番薯更是人们喜欢的风味小吃,其包装和吃法更加考究。正宗的后陇红大多用陶瓷器皿盛贮,确保其香、甘、醇、润的本质,更有利于卫生保健。在吃法上,用文火加热到适可程度后,把配料投入盛器中,用勺子拌匀,即可品尝。

明朝嘉靖皇帝也慕名品尝了后陇红番薯,还将其钦定为贡品。数百年来,后陇红久负盛名,饮誉海内外。

六、文化风俗
随着改革开破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科学文化生活水的提高,封建社会的习俗以及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正在变化。如破除春节、元霄等传统节日期间的游神赛会,做大戏的陈规陋习,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办好镇书画协会、音乐协会、灯谜协会、教工之家等群众组织,繁荣文化创作,丰富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文化风俗活动多姿多彩。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搞好各项文化活动。如出版《凤塘书画集》,组织送戏送乐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象棋比赛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其它各种文化风俗还有赛龙舟、荡秋千、南陇纸影及木偶、以及各种婚姻礼俗、喜庆礼俗、传统节日等。 凤塘镇人民政府 2002年9月25日